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首页学院概况学院动态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党群工作学生工作相关下载就业工作
02 党建工作 04
 组织机构 
 党建工作 
 工会工作 
党建工作
您的位置: 首页>党群工作>党建工作>正文

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

2019年招生专业介绍

2019-06-10 16:42  

第一部分:学院概况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精神,整合了勘查地球物理专业、工程地质专业,拓展了土木工程专业,是河北地质大学的传统地学类核心骨干学院之一。学院下设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五个教研室以及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

开设勘查技术与工程(含地球物理勘探、水工环勘查两个方向)、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他四个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在校本科生达1300余人。

教学实验中心拥有8个实验室,总面积6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500余台(套)。我院师资雄厚,学院现有教师76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外聘教师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5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23人,“双师型”教师12人,有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11人。同时,我院拥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术型硕士点、地质工程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点,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河北省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土木工程校级重点学科。

多年来,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已为自然资源、土建、环保、交通、能源、矿产、国防等领域输送了大批的人才,受到相关领域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第二部分:各专业介绍

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牢、专业面宽、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亦成为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或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勘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勘察、资源勘查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分设水工环和勘探地球物理两个核心方向。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共34名教师,其中博士24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3人,国家级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4人。

专业的发展得到了一批又一批卓越校友的广泛支持,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美丽的校园欢迎投身地质事业的各界朋友前来深造和发展。

二、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源于1953年建校时的水工系,学校在原有的水文地质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建设设置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并于2000年开始招生,2010年被评为土木工程校级重点学科。

土木工程教研室共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博士后1人)。

土木工程专业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创新发展需求,立足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需要,尤其是京津冀区域的发展需求,以土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为培养重点,坚持“校企融合、产学合作、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主要培养从事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和房屋、桥梁、隧道、地下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养护等技术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高层次工程人才。

毕业生就业广泛,既可在高校、设计部门和科研单位教学、设计、研究工作,也可以在管理、运营、施工、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技术工作。

三、地球物理学专业

地球物理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观测,探索地球本体及近地空间的介质结构、物质组成、形成和演化,研究与其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为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与构造、寻找能源、资源和环境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为灾害预报提供重要依据。本专业学生能够利用物理学原理,掌握探索地球深部构造、能源及矿产资源勘查的基本技能。

现有专业教师20余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75%以上的教师具博士学位,配备多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及数据处理软件。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球物理勘探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在自然资源系统尤其是华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口碑。

四、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交叉形成的一个专业,以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和地基基础设计为专业特色。我校是最早开设地质工程专业的国家级地矿类院校之一,该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

地质工程教研室共有教师10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2人、讲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博士后1人),硕士学位3人,注册岩土工程师3人。

目前毕业生主要在自然资源、能源、水利、交通、铁路、市政建设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工作。

五、城市地下空间专业

随着人类城市文明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空间认识的不断提升,聪明的人类把目光瞄准了地下。一个新的专业也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这就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设置的新专业,属于朝阳专业,21世纪的发展方向。

该专业以地质学和力学两大学科为支撑平台,以地下建筑和地下城市管廊设计为特色。该专业是在我校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师资队伍强大、教学条件优良。毕业生可从事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等工作。

该专业就业部门广泛,可在城市地下铁道、地下隧道与管线、基础工程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继续深造可报考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

六、教学实验中心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建设历史可以追溯到1972年,由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与原工程学院的重磁勘探、电法及放射性勘探、地震勘探、岩石力学、土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工程质量检测、城市地下空间9个实验室及申请建设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BIM虚拟仿真2个计算中心组成,实验中心获国家级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分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校企联合产学研基地等称号。教学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专业仪器设备500余台(套),现有专职实验教师4名,兼职实验教师5名。

实验中心主要承担相关本科及研究生专业的实验教学及实习实训任务,覆盖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水文与水资源、资源勘查等多个专业。此外,实验中心还为实验室开放项目及教改、教学科研等项目提供支撑。

第三部分:学生活动与获奖情况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始终把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助力构建基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创新招生举措,吸引优秀学子;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厚基强实,追求卓越;确保全面高质量就业。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积极、健康、向上,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认同、道德品质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18年7月,全院共有本科学生党员94人,占本科生总数的7%,党员质量不断提升,党员在日常学习、生活、科研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志愿者注册团员100%全覆盖和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学生100%全覆盖,近三年,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的志愿者200余人次,志愿服务团队26支。2018年,学生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

学生学业成绩突出。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和优良学风的熏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学习成效显著。三年来,学生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达90%以上;获国家奖学金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20余人。

3年,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学生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63项,其中,国家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申请专利41项,发表论文49篇。

2017年,涉及新媒体、实践与创新性工作。其中“互联网+”参赛48项,入围32项,共组建6支小分队分赴“三下乡”活动,全院共上报36项,涉及三个年级。连续举办多年的学院品牌活动“精彩地质人知识竞赛”让同学体会到地质人艰苦奋斗、不畏高山峻岭的精神。

近三年来,学院鼓励各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2016年组队参加第2届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共有2名教师4名本科学生参加竞赛。2017年组队参加了第一届河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暨第11届全国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河北省分赛)获得优秀奖;共有2名教师3名本科学生参加竞赛。组队参加第3届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共有2名教师4名本科学生参加竞赛。2018年组队参加了第2届河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暨第12届全国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河北省分赛),首先在校内组织了竞赛,推出1支队伍代表学校参加省赛,获得二等奖;共有4名教师12名本科学生参加竞赛。组织两个队伍参加第4届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得三等奖两项;共有4名教师8名本科学生参加。

学院始终把教学工作作为发展的核心工作,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2016-2017学年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优秀人员5人。 

22476 10C6E 1C4F4 12D3A

160DC 15E77 11534 1536F

11534 15A32 1652B 200A3

 

  18F8F 1CFFF 1740A 1FB7B

1D7E5 28A45 1C895 14D6C

1FE1C 15269 1C276 20E5C

2715A 1D574 197BF 24CB3

165AA 1FFC9 3379F 271D5

1DA25 1C29F

174EC 1AE72 127B7 13269

13C78 1D5E8 25355 22572

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

2019年6月10日

 

城市地质与工程学院

地址:石家庄市槐安东路136号河北地质大学主楼

审批/张卫华书记   编辑/裴文思 李建明